ayx爱游戏手机版:从400亿到2500亿只用10个月!陈涛如何靠一块“绿板子”冲进胡润富豪榜?
其实,任何一个系统都不能有短板。尤其是在AI领域,大家往往只关注英伟达、AMD这些芯片巨头的明星产品,却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现实:如果没有PCB(印制电路板),再强大的AI芯片,也只是一座无法与外界连接的“孤岛”。
PCB是什么?它就是你们手机里、电脑里那块绿色的,布满了密密麻麻线路的板子。它是所有电子元件的母体和骨架,负责连接所有芯片和元器件,让电流和数据信号能有序通行。它技术的高低,直接决定了整个设备性能的稳定和上限。
而幸运的是,在AI算力军备竞赛席卷全球的今天,一家中国PCB巨头胜宏科技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实力,成为照亮这些AI芯片“孤岛”的明灯。
10月28日,胜宏科技率先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,数据堪称“炸裂”。营收141.17亿元,同比增长83.4%。净利润32.45亿元,同比大增324.38%!
这个增长幅度,不仅远超行业平均,更是把沪电股份、鹏鼎控股等一众同行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。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了票,胜宏科技的市值从年初的不到400亿,一路飙升至目前的2500亿级别,翻了6倍多。
公司的创始人陈涛夫妇,作为最大股东(持股31.24%),身家也随之暴涨至810亿元,成功跻身《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》。这场由AI浪潮带来的资本盛宴,胜宏科技无疑是主角之一。
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,胜宏科技的 “在建工程”数额从年初的2.57亿元,猛增至35.48亿元,同比激增超过32倍!
“在建工程”说白了,就是公司正在盖新厂房、安装新生产线的投入。这个数字暴增,说明胜宏科技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场极其激进产能扩张。
具体来说,公司今年投资了13.26亿元,在越南和泰国大力扩建高端PCB产能。计划在越南扩建15万平方米高阶HDI(高密度互连板),在泰国新增150万平方米高多层PCB产能。
这听起来有点冒险。万一产能建好了,市场需求却没跟上,巨大的投资就可能打水漂,还会带来沉重的折旧和管理成本。
因为回顾它的发展史,本质上就是一部“靠精准扩产驱动成长”的历史。创始人陈涛,骨子里就是个有远见的“赌徒”。
2006年当国内还在做中低端PCB时,他就砸下3.5亿港元建生产基地,决意进军高端市场。
但他赌的不是运气,而是对技术趋势的判断。用他的话说:“我们始终坚信,对高端技术和产能的前瞻性投入,是企业穿越周期、赢得未来的唯一途径。当前AI带来的算力需求爆发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,我们对未来的市场充满信心。”
2025年,这场长达二十年的豪赌,迎来了最丰厚的回报:英伟达AI服务器所用PCB,七成来自胜宏。产品良率高达98.5%,领先全球。毛利率冲上行业第一。
过去的扩产,为胜宏科技堆砌起了技术和规模的护城河。那么,在竞争白热化的2025年,继续扩产还适用吗?
过去二十年,胜宏科技的成长也乘上了全球PCB产业向中国转移的东风。2000年时,中国大陆PCB产值全球占比仅8.1%,而到2024年,这个数字已飙升至56.1%,成为世界绝对的PCB制造中心。
但现在,PCB市场不再是全面繁荣。消费电子增长放缓,通信市场趋于稳定。下一个,也是唯一一个爆发性增长点,就是AI服务器。
预测显示,2024-2029年,全球PCB市场增速按应用领域划分,人工智能及高性能计算是唯一一个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%的赛道。说人话就是,未来最抢手、最赚钱的,就是AI服务器用的PCB。
从24层到30层,甚至向100层迈进。层数越多,能承载的芯片和信号传输能力越强。要在微米级别上实现几十层线路的精准对齐和互联,对抗高温和干扰。需要HDI(高密度互连)技术,通过激光打微盲孔来实现更高密度。
而胜宏科技,恰恰掌握了这些“屠龙之技”:熟练制造100层以上高多层板。全球首批实现6阶24层HDI大规模生产。已突破8阶28层HDI工艺,直指英伟达等巨头的最新一代产品需求。
这正是为什么英伟达在全球“海选”供应商时,发现能达标的企业屈指可数,而胜宏科技是其最核心的伙伴之一。
胜宏科技的疯狂扩产,不是盲目自信,而是针对AI服务器这个黄金赛道,进行的精准、前瞻性的卡位。
单独看第三季度,公司净利润为11.02亿元,虽然同比依然大涨,但环比第二季度下降了9.88%。对于一家正处于风口浪尖的明星公司,这个“环比失速”显得有点刺眼。
1. 8月份因主要客户(暗指英伟达)产品更新换代,胜宏科技对HDI产线周的停线处理以适应新要求。
2. 为配合客户进行下一代产品的研发打样(快板任务),短期内研发投入增加。同时,为扩张储备人才,用工成本也有所上升。
这些解释合情合理。尤其是HDI产线,那是公司的“利润奶牛”。一块用于英伟达GB200的HDI板,价格能卖到5200元/平方米,是普通多层板(1700元/平方米)的3倍。产线停一周,对当期利润影响巨大。
1. 短期波动无碍长期趋势:第三季度的环比下滑,更像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,是技术型公司配合顶尖客户进行产品迭代时必然要经历的“阵痛”。这种深度绑定,反而能缩短新品量产周期,构筑更深的客户护城河。
这些都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线. 估值已反映极高预期:当前2500亿的市值,已经包含了市场对其作为“AI核心标的”的极高期待。
这意味着,任何一点不及预期的风吹草动,都可能引起股价的剧烈波动。对于后来者,投资的性价比需要仔细权衡。
全球供应链布局的精准落子。国内新厂房也将在今年底陆续投产,满产后将支撑起超300亿元的营收规模。
(声明: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)